作為被建筑史學家列為東方四大建筑體系之一的中國古代建筑,具有其獨特的藝術美學,其中以唐朝建筑最為輝煌,她既繼承兩漢以來的渾厚沉穩,又亦兼容外來建筑藝術之靈氣,建筑風格莊嚴大氣,自成體系。浙江省開化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的建筑就是以唐風漢韻為主題的浙西地區最大的唐漢風格建筑群,是旅游區的一大亮點,其規模和藝術水平都令人為之驚嘆。
旅游區主題建筑采用漢唐風格,結合現代的建筑美學,同時又與周邊的環境、地域文化相融合,既有唐朝建筑的美感,巧妙的將東方古韻與建筑所有的獨特美感結合為一體,渾然天成,相得益彰,不僅傳承了先代建筑的大氣,更將古樸典雅與藝術靈氣融進此,莊嚴而又不呆板,窈窕而又不失穩重。建筑的飛翼才可謂之是真正的飛翼檐壁,舒展如鳳凰的翅膀一樣打開,不大不小恰倒好處的張開角度,略帶些夸張,賦有藝術魅力幾乎完美的弧度與線條,充滿著自信與氣度。旅游區的仿唐建筑的構造復雜而精致,零件縝密而完整,大到垂天高度的符合樓閣,小到蜿蜒典雅的回廊亭榭,皆一絲不茍,色質古樸莊嚴,華麗而又不失樸素,突出了“天人合一”的造園理念,是浙西地區最大的仿古建筑群
旅游區由工藝美術大師徐谷青規劃設計,古建以3.03平方公里的丘陵坡地為建筑基調,繼承了唐式建筑規模宏大,結構嚴整,以依勢賦形、天人合一的根藝美學為建設理念,使現代建筑的科學技術和中國古典建筑藝術精粹相結合,達到全木結構仿唐效果。旅游區內大殿佛塔、亭臺樓閣錯落有致,體量巨大,并以庭院式組群分布,分區域陳列了體現儒家、道家,佛教等傳統文化的根藝美術作品,成為主題景觀的載體,此外園內大量的別具特色奇石、古樹盆景點綴其間,其外形、材料、設計思想、工藝等,都滲透著中國建筑文化的魅力芬芳。如根雕佛國景點的三座大殿,以花開見佛為隱喻,烘托館藏內容,與千余件巨型佛教主題根雕藝術品相得益彰??蚣苁浇Y構的建筑,其斗拱縱橫交錯,既支承荷載梁架的作用,又給人以振翅欲飛的美感。徐谷青大師把對根藝的那一份執著與認真,延續到了對古建的要求,無論是從建筑的基石還是梁柱,選料考究,建筑的每一處細節都精致無比,渾然天成,詮釋著作者細節決定成敗的處事風格。
在根宮佛國文化旅游區,無論從根雕佛國到醉根寶塔,還是醉景園到龍臥開陽,主體建筑中的亭、榭、廊、碑、樓、塔、閣、壁、臺、殿等均采用漢唐風格,結合現代的建筑美學,同時又與周邊的環境、地域文化相融合,傳承了唐代建筑的氣魄宏偉,嚴整開朗,唐風漢韻,莊嚴靈動,這里的古建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復刻華夏之美,坐享靜世繁華,向世人展現了一副天人合一的瑰麗畫卷,是浙西地區最大的漢唐風格建筑群。

古代建筑構件一種,俗又稱磉盤,或柱礎石,它是承受屋柱壓力的墊基石,凡是木架結構的房屋,可謂柱柱皆有,缺一不可。古代人為使落地屋柱不使潮濕腐爛,在柱腳上添上一塊石墩,就使柱腳與地坪隔離,起到絕對的防潮作用;同時,又加強柱基的承壓力。
它的作用廣泛,其一是將柱身集中的荷載布于地上較大的面積;其二石柱礎既可防潮,且高出地面,可免柱腳腐蝕或碰損。由于柱礎很接近人們的視線,往往成為藝術家施展技藝的好地方,于是就有了隨朝代變化而變化的多種形制和雕飾,成為我國石雕藝術的一大門類。

斗栱造型優美,傳力巧妙,但制作繁難,主要用在標準較高的殿堂建筑之中。唐、宋之后,受禮制要求限制,斗栱常見于所謂的大式建筑,且有嚴格的等級劃分;民間建筑采用較少,或將斗栱簡化變形后才使用

挑頭是指將屋面梁外挑以承托挑檐檁等構件的構造做法。挑頭分硬挑與軟挑兩種。硬挑是將屋面梁直接外挑。由于受到屋面坡度的影響,梁的截面高度必須較大,且應設置縱向的枋木以保證其側向穩定。

牛腿簡便易行,但在早期建筑中難覓蹤跡,古代文獻亦乏記載,估計是因為形狀粗笨而不為人喜愛。牛腿在民間流行起來得力于木雕技藝的發展。早期的木雕藝術主要用于獨立式的生活用具,或為獨立式的純欣賞藝術品,而且主要為皇室及達官貴人服務。唐、宋時期,市場經濟逐漸繁茱,市民階層逐漸壯大,木雕技藝有了很大發展,應用范圍也愈來愈廣。 醉根的牛腿雖然肥碩,但由于精雕細刻,并無粗笨之感,反而因為尺寸較大,為施展才藝提供了更好的機會,成為古建的一大亮點之一。

景窗,是一種滿格的裝飾性透空窗,外觀為不封閉的空窗,窗洞內裝飾著各種漏空圖案,透過景窗可隱約看到窗外景物。漏窗是中國園林中獨特的建筑形式,也是構成園林景觀的一種建筑藝術處理工藝,通常作為園墻上的裝飾小品,多在走廊上成排出現,醉根古建中應用很多,最具特色的是十二生肖文化長廊和醉根譚的游覽中。

“ 美人靠”也叫“飛來椅”、“吳王靠”,學名“鵝頸椅”,是一種下設條凳,上連靠欄的木制建筑,因向外探出的靠背彎曲似鵝頸,故名。其優雅曼妙的曲線設計合乎人體輪廓,靠坐著十分舒適。通常建于回廊或亭閣圍檻的臨水一側,除休憩之外,更兼得凌波倒影之趣。

照壁具有擋風,遮蔽視線的作用,墻面若有裝飾則造成對景效果。它通常是由磚砌成,由座,身,頂三部分組成,座有須彌座,也有簡單的沒有座。根宮佛國的照壁,為磚雕照壁的一種,卻獨辟蹊徑糅合盆景藝術,形成一種大氣卻不失靈動的景觀效果。

屋頂是最能反映醉根建筑漢唐風氣的特點之一。有人說過,中國傳統建筑就是一種屋頂設計的藝術。徐谷青利用最大挑檐,以及重檐,屋脊用鴟吻,正脊用神獸裝飾,來營造氣勢雄渾、莊重從容的空間氛圍。

也稱飛罩,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的裝飾性構件,常用鏤空的木格或雕花板做成,內緣作方、圓、八角形等形式。醉根沖破了材料與紋樣的格局,在亭,以及游廊以及會所等建筑中運用根做材料,別具一格的根雕掛落為建筑增加了遒勁的精氣神。 敬賢亭:獨創的三連亭,位于龍臥開陽一側。其中兩座為五角亭,一座為六角亭,由全木制結構嫁接在一起,頂部用藻井結構。其中六角亭為雙層,層間不用傳統的封閉式空間,而采用根雕鏤空。除此之外,亭內美人靠、掛落等也一律融入了根雕元素。

中國傳統建筑中室內頂棚的獨特裝飾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狀,有方形、多邊形或圓形凹面,周圍飾以各種花藻井紋、雕刻和彩繪。周朝曾把這種結構用于神廟,因此藻井帶有神圣和尊貴的意義,所以只有皇宮、廟宇等建筑物才能用。根雕佛國中,為配合體量巨大的釋迦牟尼佛,頂部用了四個形制不同的四個藻井。

中國傳統建筑屋頂樣式之一。根宮佛國用在佛殿的游廊上,屋面雙坡,沒有明顯的正脊,而用弧線形成曲面來代替。用在佛殿前,既合佛家慈悲的心懷,有柔和生動的審美意象,也對應佛國遠處的山巒起伏,相映成趣,悠遠在懷。

冰裂紋是古代風窗的樣式之一。但古代多用木材,看似無規則,實則每一個聯結處都裝有榫與卯,只有組合得當,才能成型。方觀文則運用難度更大的磚材來實現了這一獨特的風窗,磚的質樸與素凈克服了木材輕飄、纖細的缺點。

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為瓦當,瓦面上帶著有花紋垂掛圓型的擋片。有云頭紋、幾何形紋、饕餮紋、文字紋、動物紋等。根宮佛國多用虎面瓦當,是漢代瓦當最常用的紋樣之一。

建筑物的色彩源自古代的繪畫,繪在房屋上的彩畫歷史比諸獨立的繪畫創作實在是還長遠得多。在古代,對于彩繪的顏色與紋樣都有標準化規定。當然,現代的彩繪可以不再受此約束。敬賢閣的彩繪以梅蘭竹菊為主題,色澤濃烈,風格明麗,為了克服傳統漆顏料容易褪色的缺點,用油畫顏料來替代。

中國傳統建筑鮮少用的結構之一,至今國內并無實際案例,在日本的寺廟偶有相似結構。徐谷青從古畫中偶然見到,將其用在醉根天工博物館正中,以此表